星期六

Natalie Portman & Black Swan

我一直有把娜塔莉波曼(Natalie Portman)看做是奧黛莉赫本的錯覺。


《黑天鵝》真的是一部
好看異常的傑作。
看過《黑天鵝》的幾個場景時,波曼的面容更讓我確認了這樣的想法。如果看過赫本在《盲女驚魂記》中的惶恐,就會了解影迷會多想把這兩個可人兒摟著安慰憐愛的心態。不過波曼在《黑天鵝》當中的表現很灰暗,在憐惜她的同時,也會害怕被這樣的她傷害。

《黑天鵝》這部電影被定位在心理驚悚片,我無疑更喜歡將它定義在劇情片。因為如果是心理驚悚,片子當中的多個面向就很容易被掩蓋住。芭芭拉荷西(Barbara Hershey)和波曼的母女關係是其一。好萊塢有非常多的電影描寫緊張的親子關係,尤其愛描述母親對女兒人格的影響,梅莉史翠普和莎莉麥克琳主演的《來自邊緣的名信片》是當中的佼佼者,還有珊卓布拉克的《丫丫私密日記》也是可以看出好萊塢愛在這上面打轉的其中之一。只是《黑天鵝》當中的這對母女立場卻嚴重失衡,因為看過的大多數描述母女關係的電影,女兒成人之後總是會極力的反抗母親,然後片尾出現母女大和解的不變劇碼;可是《黑天鵝》當中的荷西卻是個陰暗的母親,我們不了解她失婚的過程,片中對她的面向也著墨不深,但是看到女兒只是說不想吃蛋糕,就一怒準備將蛋糕毀掉的方式來看,這個母親對女兒的愛及佔有慾無疑是變態的,更不論她恨恨的剪著女兒的指甲,在在讓人感到一種緊張可怕的窒息感。我覺得荷西對女兒的愛表現最激烈的就是在Mila Kunis飾演的莉莉,慫恿著波曼和她一起夜出的那一幕,荷西心中絕對充滿了妒恨。我當時私心的想:如果Judi Dench再年輕一點,大概才是這個母親角色的不二人選。

波曼在這部片子出現的鏡頭,一直處於晃動的狀態,很明顯的讓觀影者感受到一種不安的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之下,很令人坐立不安(至少我是如此)。攝影機的濾鏡很刻意的也使用帶有粗糙顆粒的冷色調。以前我看電影理論的教科書當中有提過,攝影機呈現出的鏡頭是馬上讓觀影者定位一部影片的契機,這次我終於能很明白的了解這個道理。

我還想談談關於片中女性的其他面向,女同志的情慾部份我不想太著墨,只是我們可推論,波曼飾演的妮娜會被莉莉吸引絕大部分和她的母親有關,除了母女的依賴感,母親控制她的私生活,甚有可能斷絕她和異性的一切私下來往,都造成其對女性的依賴感加深,當她又遇到了一個和她截然不同的莉莉,想當然爾在愛情必須萌發的階段,她就必須從莉莉身上尋找歸依,這也是她想逐漸擺脫母親控制的一個開端。片中還有Winona Ryder飾演的貝絲一角,她可以隱約看成是妮娜的對照組,只是個性極端,和壓抑的妮娜形成反差,可是她們想要的,及最終面對的可能結局卻是一樣的,被拉拔→聲譽崇隆→走下坡→被棄之於腐朽。因為妮娜只先看到眼前要追求的事情,而不知道往後她會被帶到哪裡,如果今天她是莉莉或她有著莉莉的性格,她可以不用理會貝絲的下場;可是因為雙姝正走向同一條道路,因此就必須一起走到同一個毀滅。貝絲的出場並不多,但是每一次出場都是一個關鍵,從一開始在化妝間發飆開始,註定了兩個女伶暗湧的命運。可惜了薇諾娜瑞德,這幾年事業不振,只在一些電影當中客串一些角色,和《黑天鵝》當中的遭遇相比,現實生活的她要如何才能重新攀上高點?再者就是女性和男權的抗衡,舞團總監湯馬仕是個獨裁者,也是個運用權力來滿足慾望的男人。我們會以為想成名的舞伶都必須和這個男人睡不可。其實他和妮娜在片中的互動很曖昧,究竟是要挑起妮娜被隱藏的那面而能使她更加投入角色,或是其實他在暗示妮娜必須要和他上床才能得到更多?當中的許多時刻,是湯馬仕處於威權式的主動,直到最後妮娜整個分裂出了黑暗的人格,下台後用力的吻了他,我們猛然發現兩者立場對調了。妮娜不再接受控制,她得到她要的那個部份,不管是完美或是人格。所以這最終也是部女性電影不是?

《女孩第一名》的劇情
溫馨動人充滿人情味。
回到娜塔莉波曼的身上,十一歲出道的她,除了有一個我喜愛的臉蛋之外,她第一部令我印象深刻的電影是2000年的《女孩第一名》(這部片子還有我很喜愛的Ashley Judd和Joan Cusack),演出的那年波曼應該才只有十七、八歲,她演一個懷有理想,有時很脆弱有時卻又異常堅毅的未婚媽媽,可以看出演出有些青澀,但卻很自然,現在想起來還是很感動於她當時的演技。我不禁在心裡想:這個演員的戲演得真好!波曼曾表示:「比起當電影明星,我更喜歡當聰明人。」這位哈佛大學出產的第一位奧斯卡影后除了外表看起來聰慧,腦袋裡面裝的企圖及睿智,恐怕得要等我們一一的從她還很長遠的演員之路當中一步步的探索發掘了。目前我非常期待能夠看到她演一齣神經喜劇。



在《美人心機》當中,
波曼飾演被砍頭的著名
英國皇后----Anne Boley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