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那熟悉的味道

以前上班地點靠近永康街,巷子裡有一家小麵攤,那家店我光顧過很多次,只是從沒吃過他們的餃子。店裏的麵是手工製的,粗寬的麵條咬起來非常具有嚼勁且彈牙,他賣有三種麵體,但粗寬的家常麵是我最愛吃的。


那天覺得嘴饞,想吃餃子,因為有餃子癮,所以我固定有段時間一定要吃餃子。跟儒提起以後,他說他中午就想著要吃乾麵了。到店裡去的時候,他點了乾麵,我則叫了廿顆餃子外加一盤無骨鳳爪。我以前提過,我很能吃餃子,要填飽我的肚子,一餐一定要吃廿個以上才有可能。儒看了我點的分量,不禁咋舌,他說沒人可以吃這麼多餃子的,我說這很平常。


我點了十顆韭菜、十顆高麗菜的,跟老闆要了大點的碗,倒了醬油、香油、白醋和辣子,攪拌均勻後,先用韭菜餃子蘸了一下調料,送進口,真是非常幸福!餃子皮的彈性非常來勁,餡料也飽滿,吃在嘴裡耐人尋味,的確是道地手工桿出來的餃子皮,吃的非常過癮。


這讓我想起,家裡也曾自己製麵,我和父親都喜歡較有嚼勁的麵條,所以母親就刻意做了很多。分了一些給鄰居,鄰居的媽媽後來跟我母親說,那種麵他們吃不習慣,覺得咬起來很費勁,吃頓飯像是給嘴巴練功一樣。


原來土魠魚長這個樣子。
南米北麵,中國人自古以來承繼著太多飲食文化,但因為地域的偏差,飲食有時也成了一種隔閡。別拿廣大的中國來劃分,光是台灣從頭到尾的三百八十三點五公里,飲食的口味就多有不同。像是台南人愛吃芶芡過後的湯水,到台南去吃的所謂羹食,種類花樣之多,叫人口水直流。而同樣是土魠魚羹,台南的口味就要甜的多。


基本上我的胃很鐵,只要能吃的,不要太髒,我都願意嚐一嚐,唯一不能入口的是氣味太大的食物。除了油炸臭豆腐這項例外,其他像是清蒸臭豆腐、榴槤、香椿之類味道很大的東西我都不願意入口。老北京有道地道的小吃──豆汁和豆渣,我去了北京幾次,但是對於這種食物卻是敬謝不敏,早先就耳聞這種東西就是綠豆發酵出的湯水,過濾之後的殘渣則成豆渣,有一股發酵的酸味,北京的姨婆說像是餿水嗆味,我連想都不敢想那種味道怎入口?後來小姨父帶我們去吃飯,還特意點了,可是我們都沒人敢吃,他也只吃了一點。豆渣不只氣味不好,賣相也難看,黑黑稠稠的放在碟子上,活脫就是牛糞。


我對氣味一向很敏感。垃圾的臭味我一聞就吐,尤其是裡面有雞蛋殼的時候味道更大。倒垃圾的時候,也儘量離廚餘桶遠遠的。出外上公廁,我幾乎都憋著,但還好這是幾年前的事情,現在台北的公廁幾乎都很乾淨,味道也很清新。去北京親戚家的時候,他家巷口的公廁那黑不見底的糞坑在視覺上已經很震撼,味道也很駭人,等到尿一下去的時候,成群的蒼蠅由糞坑中一起竄出亂飛,那加上觸覺的驚駭,實在是我此生最可怕的如廁經驗。


我不知道怎麼搞的?從小就對氣味很敏感,但我已經沒印象我從小到底對哪些氣味過敏,只記得對於混雜著消毒水和尿騷味的公廁感到畏懼。到了長大後,記憶神經也逐漸健全,一聞過的不好味道,馬上就會深刻在腦子裡,下次只要眼睛看到那樣東西了,還沒聞到味道的我馬上就會離開。只是有時候這種狀況很難預防。儒的腳味道很大!這陣子他換了涼鞋就比較沒有感覺,之前悶在鞋襪裡一整天的腳,只要到我那裡一脫鞋,味道就會逐漸散發,那種味道非常的複雜,曾經有飄散過死老鼠的味道,還有過垃圾的氣味。我曾很訝異腳的氣味竟然會有變化,而且不知道在哪種情況下會轉變成該種氣味。父親以前香港腳很嚴重,我記得他的腳臭味雖然也很可怕,但是氣味結構卻很固定,只要一聞到那股味,就知道是父親的腳。


我總愛嫌棄人家,難道自己身上就沒有味道嗎?因為不是很愛喝水,有時候火氣一大,自己也知道嘴巴很臭,這時候講話對我來說是件苦差事,怕會被他人厭惡。還有偶爾會放很臭的屁,但是卻很喜歡自己聞,講到這個,最近發現自己越來越不害臊在外面放屁了,覺得自己也開始厚起臉皮,變成像以往厭惡的那種,邊走邊放響屁的老男人。這是後話,下次寫篇關於屁的文章好了,誰叫我是驅臭或是逐臭之夫來著?!

星期四

是幸福?是桎梏?

大學時代,有個班上的同學,因緣際會成為前一個公司裏的同事。和在大學時代一樣,現在的我仍然和他沒有太多交集。這個人我和他不熟絡,應該是說我們除了個性不同,還因為在學校裏本來就打死不相往來,所以我們也不會太刻意去營造出我們其實已經認識很久的氣氛。


結果,我當時聽到一個關於他,天大的秘密。他私底下娶了一個大陸籍的太太。之所以會說這是個天大的秘密,在於他掩蓋的太好了。也就是說我們旁人完全察覺不出他已經結婚的跡象,甚至連婚禮在什麼時候舉辦的我都一無所悉。


我聽到的時候當然傻眼!因為這件事情是頂頭上司透露給我知道的,而且是無意間聊天時候聊出來的,所以我當然會想多知道一些。更令我覺得誇張的在後頭,原來他的婚姻生活好像不是很順遂,才結婚將近一年,婚姻已經出現狀況。我很好奇,不是因為我覺得大陸新娘不好,而是才結婚這麼短的時間,怎麼婚姻就出現裂痕了?

為了結婚而結婚。這是我聽到的,讓我瞠目的答案。

為了結婚而結婚,這是什麼意思呢?是說這個人因為沒自信,所以在某個機緣碰上的時候,趕緊結婚;或是說他對於結婚這件事有一種嚮往,不結的話,他的人生就走不下去了。到底是哪一種呢?我對這種人很好奇,我想知道他們心底真正的想法是什麼,但大概很難。


我不會走入一般人的婚姻,所以婚姻對我周遭的人來說,是一種生活方式,而對我來說則是一種概念。


人是為什麼想走入婚姻的?只是為了所謂「讓生命圓滿」?或是「婚姻才能帶來生命最終極的幸福」?如果是這樣的意見而走入婚姻,以我來看未免太小看「婚姻」的事實。實際上,兩個個體,藉由婚姻的形式組合成一個新的整體,這在人際關係來看,已經很不可思議了,畢竟兩個思想觀念、活動性格皆獨立的個體,靠著一紙婚約而被控制在一起,我很想知道真正能持續多久就會開始厭煩?動物學家已經為我們證明過,人跟很多動物一樣,除了喜新厭舊以外,還有偷情的本能。所以除了道德規範和教育,有強制力量的婚姻法,才不會讓人有藉口把婚姻當作兒戲。理智的層面我是這樣看,但如果感性一點,人要結婚其實很簡單的說,就是想要有個心靈的扶持,生命的依靠。馬斯洛有提過,人有愛人及被愛的需求,在匱乏需求當中,人如果在生理及生活環境上已經得到滿足(食衣住行育樂的需求),接下來就會需要有歸屬感,這在心理層次上顯得很重要,如果沒有這種需求的話,人類的生命就會偏向獸性,只要吃喝玩樂、花天酒地,盡情宣洩和滿足自己的慾望,靈魂的層次得不到提升,那的確和動物無異。我想也就是如此,人到了一個階段,才會需要有心靈上的認可及依偎,需要有個人能分享自己。這或許是最簡單說明為什麼很多人認為婚姻是幸福極致的道理。


可是概念性的婚姻,我卻看得比較冷眼一點。畢竟一紙婚書算得了什麼?現今社會快速的變遷,身上背負著婚約,但卻在外頭亂搞男女關係的大有人在,且不分男女。他們從婚姻得不到歸屬感,得不到滿足,必須靠許多外在的刺激來為他們心理上的需求獲得滿意。這樣子的話,人的本能仍舊勝過了外在環境的拘束,憑藉著本能來行事,我覺得這其實才最符合人性。只是如果大家都率性而為,相信世界也會大亂。


所以同學為了結婚而結婚,我不曉得他是否因為想急於找到歸屬,或是他的心靈想很快獲得停泊的港灣,總之,聽到他秘密結婚,然後又婚姻不美滿的消息,或許他有先見之明,在自卑心作祟之下,他才選擇不公開。當然,這是他的私領域,是他的自由,只是那只結婚證書,是否由原先的期待而終將成為了一生的桎梏,想到這裡,想到他還有超過大半的人生要走,不免仍為他捏了把冷汗。

星期二

知識分子譜出的文字旋律的相片:淺談《四手聯彈》

《四手聯彈》書影。
由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
我極偏愛此出版社的書籍封面
,除了紙張上乘,設計也極為
簡樸高雅。相對之下,台灣書
籍封面擠滿一大堆的評論廢話
,看了就倒胃口!
五月中,在台灣商務印書館的網站上預定兩本書,分別是董橋的《記得》和章詒和、賀衛方合著的《四手聯彈》。六月中兩書終於正式在台灣上架,我也收到了,董橋的那本先不談,因為還沒開始拜讀。倒是《四手聯彈》花了我三天零碎的時間把它讀完,真是只有兩個字可以形容:「大快」!

因為很愛買書和看書,所以買的書種類很雜,買到的書看完以後,大致會有三個狀況:看完了、滿意、大快。之前一部讓我大快的書是楊照的《理性的人》。


能夠令我大快的書,無非包含幾項讓我比較主觀的讀書心態,文字流暢、愛引用典故、對照現實的社會人生加以批判思考、會把文章當故事一樣的書寫。


簡單的說一下《四手聯彈》這本書。賀衛方我很陌生,據介紹他是大陸的法學家和教育家,因為職務調動到新疆,在當地拍了許多照片,老大姐章詒和很欣賞,並因著一些照片引發了許多的連想,遂提議兩人可針對一張照片說出自己想說的話(雖然書中很多文章不一定是如此的寫作性質),於是文章的內容就像是兩個作者在剖析自己的想法和感情。


昨天看了《聯合報》才知道,賀衛方在北大任教期間,『被視為憲政、民主、法治思想的「佈道者」,曾對中國司法改革政、治體制改革和一些重大社會事件提出批評,被一些人視作有「異端色彩」的多事者。』、『2006年三月,在「中國宏觀經濟與改革走勢座談會」上,痛陳中共黨中央、人大、政府等整個權力架構嚴重混亂,必須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司法獨立等,會議內容後經網路曝光流傳,引起當局不快。』﹝摘錄自《聯合報》語﹞可見這兩人為何會這麼相知相惜了,因此網路上有人稱他二人為「賀知章」,還真是有創意。


章詒和的人生因為經過太多波折,加上是研究藝術的學者,字裡行間處處是感情,而且非常的不吝於把這熾烈的心思和讀者分享,以至於我不願意錯過任何一個字。章老師不愧是個寫作高手,因為寫作內容和手法的獨樹一幟,我想目前華文作家圈裡面還無一人有此等態勢。我為她寫《往事並不如煙》裡面張伯駒和潘素夫婦,在雪中走到章母李建生住處,只為送一個暖暖情誼的故事而熱淚盈眶。《伶人往事》裡面描述馬連良最後在人民公社領大鍋飯時拄著拐杖那戲劇性的一摔,就像在我眼前讓我心驚;言慧珠那樣漂亮的花旦最後卻走上自戕,也不免令我黯然鼻酸。《四手聯彈》裡面的文章雖然都像散文一樣短巧輕靈,卻仍不失文字的厚度及作者筆功的深度,都是淡淡的文字,卻又直擊心靈。相對的,賀衛方因為是學法的,筆觸就顯得比較理性講邏輯,有時甚至像是在授課般的寫作了。


書中搭配的幾幀照片也有看頭,但我覺得都集中在前面拍攝山的部分,尤其是在機上拍攝天山山脈,或是在大草原上拍攝雲影,都讓我更下定決心有生一定要到中國西北的大草原去看那「青海青、高山巍」的情狀。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因為作者大概都是以簡體字書寫,翻譯成繁體字時,出版社的編輯沒有勘誤,以致造成許多別字,殊為可惜。


總之,這是一本令人讀著快意,讀後思意的作品,我粗淺陋疏的文字實無法表達其萬中之一。



星期一

淺談《水滸傳》的女性─林娘子

最近看《水滸傳》,發現這部小說的女性大都有醜陋的嘴臉,不能說當中沒有正面的女性形象出現,只是在刻劃女性醜陋面的時候,幾個主要的角色內心的邪惡面都被著墨得很深。




小說一開始出現的林娘子,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的妻子,長得美麗又溫良賢淑,可是正是因為她的美貌替林沖引來了禍端。因為高衙內的覬覦,林娘子幾次都快被玷污,只因侍女錦兒聰慧伶俐,丈夫林沖武功高,拯救了幾回,才得以倖免。可是從這裡,我們看到女性在《水滸傳》是處於弱勢的,又因為男性沙文主義跟官場黑暗文化的作祟,林娘子打從開始的一出場,就注定了悲劇的結果,並且也牽引著整個家庭的破敗,進而使得她的丈夫林沖最後不得不被逼落草。



林娘子算是小家碧玉型的女性,因為到岳廟進香,被高衙內所見而加以調戲。等林沖趕到解危,準備痛打高衙內時,卻發現這原來是頂頭上司高俅的乾兒子,這就使得林沖下不了手,因為林沖在故事一開始,念茲在茲的還是奢望能在官場上平步青雲,求得個名利加身好光耀門楣。因此林娘子必須得被犧牲了,不是她的老公打不過人,而是心思太孬,也怪林娘子不是潘金蓮之輩,如要是,倒也好辦,我看那林沖的想法,必也是張隻眼閉隻眼。或許還想依靠老婆的美色,讓她於床笫之上,為自己在上司面前美言幾句。



宋朝的禮教嚴苛,男女大防的分際多半是那個朝代立下的標準,林娘子要守住的是自身的貞潔。林娘子第二次被計賺到陸謙家,差點又被高衙內姦污,當林沖趕到時,開口卻問「不曾被這廝玷污了?」林娘子還得乖乖委屈答應「不曾。」可見這對夫妻被世俗禮教的規範壓制得頗深。



林娘子算是《水滸傳》一書最早出現的女性角色,她一開始就帶給我們柔弱並順受的形象,因此丈夫只關心她的貞潔而非心態,就可見往後在《水滸傳》裡出現的女性角色,大都是遭男性(也就是作者及所處社會)所擺弄的角色。林沖後來被羅織罪名,發配充軍時,還在丈人面前立下休書。美其名是怕妻子受連累要其改嫁,其實大概是害怕妻子如果還和她繼續保有夫妻名份,自己恐在充軍路途遭高衙內陷害,因此不論丈人好說歹說,曉以大義,林沖硬是不為所動。所以林沖在對待女性上面,其實是個軟腳蝦,連林娘子最後出面哭求質問寫休書是何故?並且承諾願意為他守貞,但林沖還是決絕的拒絕了她。因為林沖心中有鬼。



那難道林娘子不知道林沖的心思?我假設林娘子知道好了,畢竟那高衙內一副就是要把自己搞到手的德性,加上那高衙內仗著他乾爹高太尉倚勢欺人,似乎看來怎樣就是逃不過他們的魔掌,因此她就算自己想守貞,可是事情的發展無人預料,林沖還沒被陷害時,心態已全且屈就了,要是林沖不在身邊保護,那貞節真是難以守住。因此她大概預想到丈夫也已經知道事情的發展會是如何。



林沖後來上了梁山落草,請人打探林娘子下落,回報說林沖被充軍半年後,林娘子即上吊自盡,丈人張教頭後來也鬱病而終。林沖還哭了一陣。其實當代很多評論家現在在解構林沖時,都將他在道德層次上面貶低了,因為他不顧情理的回絕丈人的哀求,將自己的妻子逼上了死路。雖說按林娘子個性,不管最終有沒有被玷污,畢竟是被丈夫休掉了,這是多麼丟臉的事情,就算林沖沒去大肆宣揚自己的老婆沒被姦淫,可是在眾人面前寫下休書並且告知大眾,想看林娘子要怎麼面對那麼多張嘴,被休不就暗示了大家,這女人是有汙點的。所以就算林沖在《水滸傳》裡面是個英雄人物,可是他其實是個烏龜。比聰明機警,一心想保護主人林娘子的侍女錦兒都還不如。



有人說,如果當初林娘子沒死,後來跟了林沖上了梁山,那會是個何種光景?我們可以想像,李逵、劉唐這幫沒甚麼太多文化的粗漢,甚或是暴戾的梁山可以多點溫柔。可是想像終歸只能是想像,當林娘子被施耐庵輕筆帶過寫死的那一刻,她註定要成為《水滸傳》中,最引人一掬同情之淚的女性。

星期六

愛馬仕的陽謀

皮袋子當中有一把牛角梳,但
被我搞斷了。此物原先的用途
是馬師要幫馬兒梳理鬃毛時使
用的美容用品。
08年金融海嘯過後,百業待舉,連著名的奢侈品集團LVMH的毛利都下跌,成長的幅度要不是鎮團之寶LV在當中支撐,恐怕營業額也好看不到哪裡去。CHANEL也遭受到波及,當時在全球展開裁員。Richemont Group更慘,旗下都是昂貴的珠寶及錶業精品居多,Cartier、Vacheron Constantin、Van Cleef &Arpels,無不在金融海嘯中重重跌跤。但是這麼多的精品品牌中,有個一線的殿堂級老牌卻一枝獨秀,在金融海嘯的波及下仍屹立不搖,且業績還有6%的成長。




擁有一百七十三年歷史的HERMÈS就是這波危機中的佼佼者。對於品牌來說,金融海嘯雖然給其造成影響,但卻不夠巨大,每個被HERMÈS擄獲的消費者還是會定期到專賣店去看看是否有新貨上架。在金融海嘯發威到現在已經一年多,店員告訴我,的確給店內的業績造成一些影響,這約莫是今年上半年開始的狀況。可是等到下半年開始,尤其是進入周年慶的檔期,依附在百貨公司門面的幾個HERMÈS專賣店生意興隆。許多有錢的顧客衝著在百貨公司消費可以得到滿額贈禮,不惜一擲萬金,畢竟除了過季衣物鞋品之外,從沒有折扣的HERMÈS也可以依靠這種“變相”的模式,讓消費者稍稍感到HERMÈS終於“給了”折扣了,雖然這個折扣價差是由百貨公司自己的營業額去調整吸收的。我觀察過一線的大牌,像是CHANEL和LV,則從不和百貨公司一起玩這種把戲。HERMÈS算是比較入鄉隨俗的(他們連周年慶兌換的禮券都可收受)。



可是,這表示HERMÈS變廉價了嗎?表示HERMÈS變得更可親了嗎?並沒有,和LV及CHANEL的總平均單價來看,HERMÈS的價格是越來往頂上攀升了。一個HERMÈS Bearnt 長夾就要六萬多塊台幣,在LV已經可以買到一個很高級的包包了(可見LV其實並不值錢);如果面料是鱷魚皮的話,價格更是直接從十萬起跳。只是一個皮夾而已!所以HERMÈS真的不是一般人可以跨過的門檻。可是以前HERMÈS也曾經有過一段「啊!現在回頭看那時候還真是便宜啊!」的歷史。



我在2000年開始接觸這個品牌。一開始覺得這個牌子的東西的確好貴!買的第一樣東西是皮頸圈,三千塊錢。當初覺得自己能負擔奢侈品的話,就用這種價位來讓自己開心吧!可是將近十年後,到HERMÈS的陳列櫃上查詢,哪會有三千塊錢的皮頸圈存在,甚至有些皮料用的比我那條頸圈少的產品就要上萬元。HERMÈS的皮件就跟貴金屬一樣值錢。再拿頁面上照片的那個梳子來說好了,六年前買的是三千三,現在的價格是八千多了吧。



HERMÈS的東西為什麼那麼貴?而且為什麼越來越貴?我分析有幾個理由:



第一、HERMÈS將所有的商品當成藝術品製造販售。第三代的傳人Emile曾告訴工匠,做出來的商品要呈現完美的質感,甚至要像藝術品一樣引人。所以當手上拿著HERMÈS的商品時,觀察細部就可以察覺這個論點的存在。那既然是藝術品,甚且因為質料好可以代代相傳,那不貴一點對得起自己嗎?



第二、原物料的上漲。這是普遍的說法,其他的精品品牌也會這麼說,只是按照成本估算的原則,HERMÈS在每件商品上所賺的毛利很驚人。拿手錶來說好了,HERMÈS會授權給一些信譽良好的鐘錶行,只是之前在鐘錶行購買可以有還價的空間,有時運氣好討到六折的價錢也並非不可能,但這在HERMÈS專賣店的不二價模式下是不可能產生的(且現在也開始要求鐘錶行不可以破壞行情而給客戶亂砍價),既然鐘錶行可以下殺到六折仍有利潤空間,可見實際獲利率驚人。插個題外話,就拿LV的市場包SPEEDY來說好了,曾有專家估算過一個包的成本,包含物料和手工製作費,大概是六千元台幣,然後一個賣到兩、三萬不等。品牌本身或是簇擁者會說,他們還販賣歷史啊、身份象徵啊等附加價值,所以值得!至於值不值得就看每個人對價值的界定了。



第三、匯率因素。這也是一個普遍的說法,不過在大多數品牌都是向上調漲的情況下,以前我曾在HERMÈS遇過商品全面調降的時代,那時法國的計價貨幣還是法朗。



第四、嚴格的品質控管。HERMÈS就算衣物鞋類打折,也不會大張旗鼓,且都是拿前兩季的東西販賣,就是不希望讓買了當季的消費者覺得折舊率太快。然後就是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曾經訂過一個皮手環,擬定了想要的顏色和面料後,店員還要耳提面命的告訴顧客,公司不一定會做,要碰碰運氣。的確運氣不佳,錢都準備好等著了,但是就是永遠沒消息(也的確是永遠,因為該款式停產了)。這種狀況使顧客更加體會到物以稀為貴的滿足感,甘願等,等到自己夢寐以求的商品到手後的欣喜不是能常人道的。再來就是銷毀。每個年度都要銷毀一些確定賣不出去的庫存,便宜販售都不可能,銷毀的方式是焚燒,公司還必須派人在場監督,以確保物件確實銷毀,不會流落市面。這種控管模式大大增加公司對庫存商品的消化之外,最重要的是,就算拿出去賣會有人要,可是為了不降低公司的商譽及商品的高級感,寧可損失這個部分的獲利也在所不惜。



第五、身為奢侈品形象的高度。奢侈品本來就不是日常必須用品,它只是被人拿來做為財富炫耀及地位的象徵而已。在歐洲的封建時代,奢侈品根本就不是一般人能消費得起的東西。也因此造就了奢侈品神秘、遙不可及、令人艷羨的地位。可是進入了自由市場時代,品牌間的競爭壓力逐步加大,今天不想辦法拉住這個客戶,明天他或許就會琵琶別抱,轉投入另一個品牌。因此許多奢侈品開創了兩種販售路線,一種同樣是高不可攀的昂貴物件,另一種則是價錢可親的商品。就這樣,奢侈品邁入了連阿貓阿狗都可以消費得起的時代。如同泡沫經濟時代的日本人,到歐洲去掃名牌貨一樣,回到家就下田工作的阿公、阿婆也開始揹起LV或PRADA了。可是這樣一來,奢侈品的定義變成了什麼?定位又在哪邊?維基百科上這樣定義奢侈品「認為是地位象徵而被用來突顯購買者擁有顯赫的財富。」也有觀點定義奢侈品是「炫耀財」的。不管怎樣,好像擺脫不了財大氣粗、愛炫耀的立場,這不是奢侈品最初出現的本意。HERMÈS想必也查覺到這一點,因為如果讓一般人都那麼容易跨進HERMÈS殿堂的話,HERMÈS的稀有和高級感一定會大打折扣。幾年前HERMÈS推出一系列的tout-bag和Herline帆布袋系列,因為鑒於許多品牌都打出價格較低廉的副牌搶攻市場,HERMÈS也不能免俗的趕潮流,不推副牌就用價格較低廉的帆布袋搶占年輕族群的市場。此一方式果真奏效,HERMÈS除了不再高不可攀外,年輕族群也發現HERMÈS原來不都是有錢貴婦歐巴桑可以使用的品牌,它也可以很年輕很便宜。可是HERMÈS取得市場的成功後卻馬上收手,因為帆布畢竟是帆布,它很難提升到如同皮革般的高級感,如果繼續下去,HERMÈS可能會淪為帆布袋品牌。所以現在HERMÈS已經難得看到純帆布的手袋,大多會在提把或是一些細節部位加上皮革,然後價錢又可以訂得高些。因此最近幾年HERMÈS發現要讓自己地位不墜,還是在皮革製品上鑽研創造較好,且不要讓太多人能夠輕易擁有自身品牌的產品,也就是不要大眾化,這樣才能繼續保有奢侈品的真正意義和存在價值。去年的金融海嘯後我相信HERMÈS這樣的經營策略只會越來越強,東西只會越來越貴,最好貴到只有真正的有錢人才消費得起。因此一個只能裝一張信用卡的卡片套要賣到將近一萬元,的確也只有HERMÈS敢開得起這樣的價錢。也只有這樣,崇隆的地位才不會動搖,繼續保有他世界一流名牌的寶位。



因此當下次有機會踏入HERMÈS的時候,就算買不起也不要太過訝異,就當做是欣賞藝術品般的欣賞他們的商品,更不要因此自慚形穢,畢竟他是HERMÈS,他就是要做到不讓自己普及,這樣才能保有他的身價,和眾人對他投以仰望的眼光。LV、GUCCI或其它的品牌之流算什麼呢?HERMÈS才是真正且永遠的王者。

操≠肏

在路上看到一輛車的後方貼著一張貼紙,上頭寫著「操」,英文則是「FUCK」。我覺得就算是要罵人或是展現個性,也得用對字吧!以訛傳訛的脈絡下來,ㄘㄠˋ這個字很多人都誤用了,真是難為了「操」也。



中國人造字其實很有意思的,就連罵人或牽涉到性行為的字也是一樣,我們口中常說的ㄘㄠˋ寫成「肏」,肏字本身就代表著性行為的涵義,進入到另一個人的肉體裡面,不管對方是男是女,只要是生殖器插入另一個人的肉體當中都可以用這個字去表示當下的性行為。所以常聽到粗口說「肏你媽」,其實說穿了也不就是台灣人常罵的「幹你娘」。至於生殖器的造字或用詞也很有創意,可見中國人一直是對性行為很開放的民族﹝性態度被宋明理學搞保守了則又是另話﹞。例如俗俚常說男人生殖器的「ㄐㄧ巴」,其實ㄐ一字也有它的正寫字,就是左邊一個「毛」字,右邊再放上一個「几」字即是(可能是沒有太多人使用,所以微軟的符號表裡也打不出這個字來)。另外「肏你媽」的進階版「肏你媽的ㄅ一」,「ㄅ一」字也有正寫字,且有兩個,一個是「屄」,另一個則是毛字邊加上個「皮」字(此字同樣也無法打字呈現)。男女的生殖器都有恥毛,想要是用許慎說文解字的六書形義去造字,「ㄐ一巴」的「ㄐㄧ」字及毛字邊的「ㄅ一」字,是頗為符合形聲字的造字法。而「屄」字則須歸類的合體字當中的會意類門,並且看來也頗有道理。不過毛字邊的ㄅㄧ字這樣看來也類同會意字,因為一層皮上發有毛髮,不也正形似女性外生殖器的象徵。



至於用更為俚俗的詞句去形容男女的生殖器,如「塵柄」、「牝戶」之流,則跟我們現在說「小弟弟」、「小妹妹」一樣,純粹是較為隱晦,甚而是詼諧的用法了。總之,就算是罵人,以後也請用對字吧。畢竟古人對身體的每個部份都正名也,我們也該還給「小弟弟」、「小妹妹」一個正確的名稱和字型不是嗎?

巧遇

那天回家,先是在車站看到一個面孔模糊的人影向我走來,我想該不會是前幾天遇到的那個人吧?等對方走近才發現原來是個個子嬌小的學生。再怎麼有緣,也很難在那個地點碰上他。但說時遲那時快,本尊已經和一個女孩子和我擦肩而過,我看看手表,笑了。有時候人跟人之間,巧遇的機率是抓不準的,電光火石之下,自己都無法立刻意識過來這是否是老天故意開了一場玩笑。



十多年前在坎城,在濱海的大街上和朋友有一句沒一句的閒逛,突然朋友拉拉我,告訴我看一個禿了頭的男子。她告訴我那是HERMÈS公司的老闆。我想到竹宮惠子的《エルメスの道》裡面提到過坎城的分店是HERMÈS老老闆Emile鍾愛的一家店。能在那裏碰上叱咤風雲的精品皇帝之孫,也是一種巧妙的緣分。



有一年我在當代藝術館和一個小學妹一起看展覽。當我們準備走過穿堂的時候,我看見一個扶著老嫗的婦人,纖細高挑,整個人身上散發出的動感非常和諧,她款步輕移,皮膚白皙,綰起來的烏髮加上穿著套裝,一派民初仕女的風雅。讓人不多看一眼都不行。我定睛一瞧,原來是廿多年前紅極一時的沈海蓉。我一時看傻了眼,當下腦海一直翻找她的名字,她似乎沒能預料到竟然有人會認出她,動作略顯驚慌,攙扶著身邊老人,很快從另外一頭步去。我跟學妹說,她是以前的紅星。無奈時代相差一大截,那種無人分享心中心情激昂的遺憾真是令我悵惘。



不過最可怕的巧遇,大概是遇上舊情人!在毫無心理準備的狀況之下,茫茫的人群之中竟然和對方對上眼,那種滋味五味雜陳,該是撇過頭去還是昂首向前。等到冷靜下來,對方老早和自己擦肩而過,定下神回過頭去尋找影子,人影早消失在人海裡。那時的心緒如同走進秋意,蕭瑟的涼風襲上心頭,不禁把脖子一縮,讓自己趕緊隱入蒼茫的記憶裡。

星期五

教育只是手段,不是結果

社區偏門的警衛亭裡,有個廿多來歲的小伙子,很有禮貌,每個經過他視線的住戶都會聽到他親切的問候。因為看起來實在太年輕了,印象中警衛員的工作都是臨屆退休年齡的中高年男性,遂停下腳步和他聊了一會兒。這才知道他廿五歲,剛在半年前有了孩子,老婆在家專職帶小孩,一家三口和父母同住,每天上十二小時的大夜班,一個月工作廿六天,每個月賺個兩萬七左右,一萬塊給父母貼補家用,剩下的錢是他一家三口一個月的花銷費,小孩子在嬰幼兒年紀光是尿布和奶粉錢就是一個很大的開銷,他告訴我他不要再生第二個小孩,我問他怎麼不找其他工作呢?這個工作把他和家人相處的時間消耗大半,薪水也嫌少,有辦法存到錢嗎?他搖搖頭,說:「大哥,我只有國中畢業啊!」

我在經過社區中庭走回家的途中不禁暗忖:「還好自己的基礎教育至少有大學文憑。」可是,學歷文憑在這個社會一直是讓我最覺得不公的部分之一。學歷應該只能是手段,卻不可以是結果。受教育只是為了讓自己更進步,學習到更多的理論知識,卻不該是被拿來評斷為一個人優劣的工具。可惜教育在這個社會的大方向都走錯了,而且一錯再錯,連整個教育體制及相關部門都持續的錯誤下去,因著這個結果,成績文憑成為最重要的一切,我們的下一代從來不知道他們能夠為自己爭取些什麼,什麼該是他們真正喜歡或是需要的。喜歡學習技術,卻因為技職教育已經被邊緣化而被多數人屏除在教育觀念之外;喜歡文學藝術,卻因為台灣本身的先天環境就已不良,而得面對以後會餓死的批評訕笑。

有個孩子和我在線上聊天,他告訴我說他的期中考試有達到他考前預期的標準,只是父母卻認為不夠,那是他偷懶的藉口,既然如此為什麼自己不將標準再定高些?他很忿恨的告訴我,不管怎樣他的父母都不會滿足,他真不想努力了,活著真沒意思。我們的教育觀念是怎麼了?為什麼逼著一個該是快樂年齡的學生蒙上一層厚重的憂鬱,而且不知反省的要求他們做很多甚至是連我們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要一個國中生在公民課去學習經濟體制和理論架構?要一個國小學生去學連大學生都不見得會的國語修辭及文法學?基礎的教育不是這麼建構的,至少得給他們一個歡欣可喜的目標,讓他們去構築起最基本的,最符合他們的常識。例如,公民課該教怎樣面對人事物的應對進退法才是有禮貌的;怎樣去欣賞一些文化藝術才能豐沛自己的心靈。教育一直只能是一種工具而已,不該本末倒置,倒果為因的從學習的結果去論斷一個人的成功與否,甚至其最基本的人性。


那個和我抱怨父母的孩子不無感慨的告訴我,如果我是他的爸媽該有多好,我反著告訴他,如果你是我的孩子我也會很高興。就算成績不是第一名,孩子在我看來至少有禮貌又親切可愛,這樣的一個孩子,我好好疼愛他,告訴他他在我心中有多棒都還來不及了,怎可能因為他一點點小小的不達標準就苛責他,甚而用言語羞辱他。在求學期的孩子心智都還在發育的階段,使他一味承受太多的責罵,打擊其自信心,對孩子將來長大成人後的性格都不會有好處。無奈許多人看不到這一點。


因此,在教育的態度上,我們是不是應該要有所改變。整個環境體制有所改變,我們的社會才能有更多成長和進步的空間,這有點像空口說白話,畢竟這樣的呼籲其來有自,只是在面對現實分數文憑的考量下,大多數人仍選擇屈服。不過這也正是因為我們的社會有越來越多青年人沒自信,越來越看不到目標的原因,教育給他們的是桎梏,從來不是一種理想或是抱負的養成。何時,我們的社會才能覺醒,讓教育成為真正讓社會進步的成果?

情人節,無奈的人情

情人節,嘴巴吃著巧克力的我忍不住想著:情人節的意義是什麼呢?嚴格來說活到卅好幾的我,這幾年才稍微和情人節沾點邊。

以前,我很渴盼能過個很實在的情人節。「實在」的意思非常簡單,也就是說能有個真正的情人陪著我一起過,不用絞盡心思想著要送對方什麼,只要能在那個時候讓我體會到愛情的溫暖就好。

在商人的炒作下,台灣人每年要過兩次情人節,這樣一來像我這樣孑然一身的人勢必要痛苦加倍了。先是二月十四日,看著一堆名草有主,拿著鮮花巧克力之類的人來回奔波送禮,心中不禁嘀咕著:跟著西洋人過什麼西洋情人節?然後那天幾乎是跟外界斷絕聯繫的,因為我不想要自己捲入那樣的潮流裡面,尤其痛恨聽到朋友問:情人節怎麼過啊?每次聽到就想回說:干你屁事?但實際上更有一方面其實是自卑,痛恨自己在感情上一無所成的緣故。

然後到了農曆七月,大家都在拜好兄弟,迎鬼送魔的時候,偏偏又來一個七夕,不是在這個月份都忌諱東忌諱西的嗎?怎麼偏偏在這個時候表達愛意卻不覺得危險?難道不怕牛鬼蛇神來搞破壞嗎?不過也沒辦法,誰叫人家牛郎織女必須在這天相會,而七月鬼門開又是台閩這邊才百來年的風俗。可是這個中國的情人節也未免太沒有創意了吧!因為既然是中國情人節,那就要有別於二月份的西洋情人節啊!結果還不是送送花、禮物巧克力之類的就了事了。中國情人節的意義何在?反正就一大堆冤鬼被商人牽著鼻子走,只要不落人後就好了。

説來也真可悲,從情人節的消費行為就能看出社會學的研究理論,有時候人的集體意識真的是一種很愚蠢的行動概念。

在西洋,洋人過情人節雖也是表達愛意,但本質面和我們這裡被扭曲的意念有些不同。他們過情人節,絕大部分是夫妻或是已經正式交往好一陣子的男女朋友,向對方傳達「愛情堅定」的訊息。情人節不是趕時髦、不是風潮或是變形於消費時代的大量消費,只要一張卡片或是一朵花,上面短短幾個字,讓對方感受到那份堅定的信念,即是最重要的。現在台灣的情人節很多都是學生在過的,當然也有夫妻是這樣浪漫的,不過在大量商業行為的吹捧之下,台灣的情人節總少了那麼點實質的意義。


不過在亞洲國家,將情人節和商業作最龐大結合的,要算是日本。他們雖然不像我們有所謂中國自己的情人節,但每年二月十四日到三月十四日那天,被捲進這場漩渦的人要共被剝三次皮。二月十四日那天是屬於女性送禮的日子,除了送給愛慕的對象巧克力以外,為了道義,還要送給上司,或是一些和愛慕無緣的男性所謂的「義理巧克力」。可是這一來更失去愛情的本質了,因為愛情這種東西是很主觀的,哪能因為一些商業行為受主導呢?接下來到了三月十四日,就是商人發明的「white day」,這是男性必須回禮的日子,回給上個月送禮給自己的女性,一般來說送的是糖果、手絹之類的東西;而且有時候因為是已婚男性收到義理巧克力,到了白色節這天,妻子還必須很識大體的幫老公準備回禮。據統計,白色節回禮所花費的價錢,一般會高於情人節收到的禮物價值。


其實寫到現在,我發現還有兩件事情蠻讓我慶幸的,第一就是一向喜歡跟隨日本流行腳步的台灣,還沒有接收白色節的惡習,或許是這邊的商人有點良心,剝情人兩次皮已經足夠了,因為在我眼中看來,白色節根本是個並不需要存在的大笑話。第二則是,還好我在國中和專科時代,這種「習俗」還未深入民間,要不以青春期那種自我意識過剩的時代來說,那時候收不到禮物的我,或許會自己去買一堆巧克力,非得讓自己吃到嘔吐並且怨恨不已不可。

男人要爭氣一點

男人該不該讓女人出去工作呢?

曾經碰到一個情況:同期和我進公司的一個女同事,熱情活潑,工作能力也不錯;只是好一段時間沒有看到她出現,詢問之後才曉得,她的先生不願意她外出工作,兩人為此產生齪齷,聽說現在她的一切對外聯繫中斷,老公也把持住電腦,不准她再和公司有任何聯繫。

我想到自己的表妹也發生了類似的狀況,但是情況更為險峻。表妹夫是隨著工程發包團隊工作的,如果沒有工程就沒有收入。結婚初期在經濟上面兩人就已經出現溝通不良的狀況,表妹夫堅持一個月只給多少錢。當表妹終於開始因為手頭拮据,提出她也要出去工作時,表妹夫反對的意見當然強烈。
以前跟表妹夫短暫聊過一次,他說怕表妹一個從中部來的女生,在台北被騙。我後來慢慢推敲,當然這有一點關聯,只是我覺得不願意讓老婆出去工作的男人,心態大約有以下幾種。

首先,我們要先拋開大老板之類的有錢人不談,因為他們的經濟實力夠養活很多人了,我想說的是「一般」的男人。

「自尊」是其中一個可能性。有些男人還是有沙文心態,覺得女人是弱者,什麼都無法自己打理,必須要由自己來發號施令,以免失去了男性的尊嚴。另外,有些男人覺得老婆出門工作就是「拋頭露面」,會讓人指指點點,好像自己能力很差,養不起自己老婆一樣。

「佔有慾」則是第二種可能性。無法忍受老婆在自己的掌控範圍之外,打電話不在家,下班回家後老婆還沒回家,假日恐怕還要去加班,然後三不五時就和同事聚會小酌,一個佔有慾強的男人哪受得了啊?!老婆不在家就表示會和別人接觸,和別人接觸這一點,真是令男人妒火中燒啊!

「害怕」則是第三種可能性。害怕老婆能力比自己強、害怕老婆賺得比自己多、害怕老婆在外面成長太快,眼界大開、害怕老婆終於知道自己嫁了一個多無能的丈夫。

可是這都只能怪男人不長進,干這些老婆們何事?只要是人,就應該要有自己的生活,並且有自己選擇的權利,畢竟人生而自由,且從不是任何其他人的財產。因之,用上述的心態將老婆們困在家裡,實在是惡劣之至!再者,如果是害怕老婆發現自己是個無能的傢伙,那就讓自己提升提升,而不是以大男人的姿態,行將老婆束縛之罪惡之實,此種男人最是令人不齒。

那女人呢?難道就這麼乖乖束手就範?!當然不是!碰到這種沒用的男人,根本就不可以壓低自己的姿態,更不可以軟化自己的立場,該是自己的自由就應該要爭取,該是自己的權益就應該要讓老公知道。適時展露自己的能力,不被人看扁是很重要的,有些男人吃軟不吃硬,那就用溫情的手段讓他理解,至於怎麼做則因人而異。我有個女同事原先從事保險業務這個行業時,被她丈夫嫌棄的半死,讓她多次萌生退意。可是有一次終於被她逮到機會,在婆婆的病榻前,扮演了好媳婦的角色,每天趁著拜訪客戶的空檔到醫院照顧婆婆,還精心準備料理滿足婆婆的胃口,等婆婆出院還是一週抽個兩天時間去探望婆婆。最近快要可以升上主任,跟她丈夫提起,她丈夫雖冷笑一聲,但當她拿著要保書要丈夫多買一份保險時,她丈夫也不再碎碎念,很乾脆的簽了名。我覺得這樣就對了,她丈夫已經默默肯定我這同事的工作了,甚至或許連她的婆婆都會覺得這媳婦真孝順。用點溫情的攻勢,耍點小智慧,不就很容易打破僵局了嗎。

我一直相信女人的智慧比男人要高,畢竟男人的思考比較直線條(我也常常如此),這或許就是先天上的差異。可是身處在同一個社會裏,男人的智慧和女人的智慧相比,實在不該有優劣之分,否則很容易造成社會的失衡。可惜的是,在眼見快要失衡的狀態下,男人似乎只會搬出沙文主義那套,用偏見式的觀點來壓制另一性別的智慧,我以為這樣非但沒有對兩性平衡做出貢獻,並且是萬萬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