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流動的盛宴

董橋今年在牛津大學出版社出了兩本書。稍早的那本叫做《橄欖香》,上個月拿到的則名《清白家風》。


董橋近幾年在牛津大學出版的所有書籍,我想我應該都已經搜羅完全了。我一直喜歡他雋永懷舊的文字,總覺得除了是真正的文人性格之外,還有更多的關懷,以及人到了年老時,對於人生及週遭俗世的洞悉。


董橋許多文章都在舊事上面打轉,他寫許多評論,評論時事、古玩、生活、記憶、老年歲,但是他寫人卻令我覺得最動人。

布面精裝的《橄欖香》書影。
《橄欖香》是他說的第一次嘗試寫小說。跋文寫著「小說人生初集」,這也許是他把身邊人寫成小說的第一步,帶有點「私小說」的味道。如果這真的是第一本作者自認為小說的小說,那麼,他很成功,如同幾年前他的《白描》一書一樣,寫人寫得非常地道有韻。文章加上自序共有卅篇,內容人物或許有些更動或隱諱,但是卻不減精采,每篇都好看,我直覺是「寫人不寫透卻入骨,寫事不寫全卻有情」。〈杜公館〉、〈竹園〉是我最喜歡的兩篇,一篇寫著曖昧的黃昏情愫,一篇寫著對於故人的追念。我總不明白,董橋的記憶怎會那麼好?往昔老年歲的旁支末節能記得那樣清楚。




齊白石畫的白菜香菇,成
了這本雋永書籍的封面。
至於年末出的《清白家風》則是又添加進去許多關於典故、古玩、老文人的脈絡,鋪梗出故舊身上的血肉。目前還沒看完全書,但是卻很喜愛已經讀完的〈蘭香玉〉和〈傷逝〉兩篇。〈蘭香玉〉寫著遲暮老人過往的一段情,我覺得特別有味道,我喜歡那種懷舊的故事,總認為上個年代的人談情說愛也那樣的溫雅動人,如果現代的人談情說愛有那麼點如斯的追隨,為愛殘傷的事件或許會少很多。〈傷逝〉裡面提到兩個老舊友,其中一人還住到彰化。我每每看見董橋寫到了和我有關聯的地方,就覺得親切,覺得我和這個老者又多拉近一份距離。在某些心態上,我很念古,很思舊,也許正是這樣,我才愛董先生的文章。


如同以往,這兩本書也是精裝本,《清白家風》要比《橄欖香》更纖巧些。我照舊在裡面夾著HERMÈS的牛皮書籤,然後在搭車的時候翻看。那時候,我總想到海明威寫的《流動的饗宴》這書名,在車上,我的心和靈也正享用著盛宴。

星期三

我們都該更注意緋色的陷阱

前幾天又發生了情殺案件。這次雙方皆亡,兇手用玉石俱焚的方式來終結自己的怨恨。被害人是16歲的女高中生,正值二八年華的她,自己一定沒想到會死於非命。

 
我曾有段時間輔導國中生的課業,訝異於現今青少年對情愛態度的開放及無知,已到了一定會釀成社會問題的地步。國、高中女生情竇初開,心理研究證實男女在成年前,心智差異度上,女生要大上男生三到四歲,國、高中女生眼見同級的男生“年少無知”,遂將滿腔勃發的春思,投射到年紀較長的大學男生或男性身上。


我指導的一名學生班上有個女同學,在還未升上國三的年紀,已先後和數名其所謂“男友”的大學男生,發生了性關係,還在校內大肆宣揚其性愛過程,並誇耀她和對方愛得多麼纏綿悱惻。當時咋舌的我反想:一個半老的男人如我,都不敢向人誇口我懂何謂情愛?何為愛的真諦?區區一個只有生理卻心智發育不成熟的少女,憑何口口聲聲談情說愛?


原來她們都誤會了。誤以為一個年紀較長的男生,呵寒護暖個幾下就叫愛;誤以為一個男人要求自己的肉體奉獻出來就叫愛;誤以為週遭大人及戲劇情愛的表演就叫愛。我後來才知道,有些廿出頭歲的男生(包括男大生)有多壞!一個少女玩完換下一個,玩純情少女的速度令人目不暇給。全天下的父母實在都該好好關注自己的兒女,別使他們成為情愛的加害或受害者。


我和幾個當父母的同事朋友聊過,他們也害怕自己的子女行為偏差,有女兒的家長尤甚。以前教過的某個女學生,現在高三,經常春心蕩漾,嚷著要交男朋友,最後如願交了男友,但要發生關係時,男方事前竟還要女生找人幫忙買保險套,這種爛貨在把我學生甩了以後,還能讓她哭哭啼啼地藉酒澆愁,我不禁大嘆這個社會怎麼了?


同事在吃飯時也和我提到,她無意間看見一個女高中生的部落格,張貼出來的文章內容寫著她多羨慕周遭的女同學,她們各個都有男朋友,她自艾自憐的也希望能得到男人的庇護,儼然已將交男朋友當成她目前人生的第一要務。同事在其留言板上叨念了幾句,我說她雞婆,她卻義正嚴詞的說她看不慣女孩的思想偏差,同樣身為母親的她很難袖手旁觀,說得在場的女性點頭稱是。同事說得好,她說「妳目前只是個一無所有,惟一任務就是認真念書的高中生,只有被爛男人玩弄的份;好好唸書,以後有了學歷和好工作,換成由妳來挑好男人。」可是這種話對年輕人來說就像老生常談,他們願意聽進多少,我們也不禁聳肩。


這個社會是很現實殘酷的,學校畢竟只是個夢幻色的溫室,往外看的世界一切都是那樣的迷濛美好、惹人遐思。但自己的條件在水平之下,怎麼可盼能得到良好的社經地位,進而再有圓滿的愛情或婚姻。這些少男少女們的確需要我們的導正。


我們也曾經有過年少情懷,很幸運的,我們一路走來或許有過碰撞、有過甜苦,至少我們沒有受到現今許多青少年受過的,可悲又可恨的傷害,我們是否能夠好好以過來人的身分,拉就快要誤入緋夢歧途的孩子們一把?我們必須要有更多成熟的智慧不可了。

那一夜的景泰藍

董橋的《景泰藍之夜》。
董橋於2010年出版的《景泰藍之夜》,花了兩、三天的時間抽空看完了。文章依舊是那麼念古,彷彿是喧囂塵世中的徐風,使人如沐。董橋的文章總滲著不膩的甜蜜,散著幽暗如桂的餘香,怎麼看都不會覺得匠氣,信手拈來,佳文天成。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幫董橋出的每一本書也都美,興許董橋已成一個品牌,根本不需在封面撒上密密麻麻如芝麻粒的贅文介紹,封面總是能設計得很乾淨簡潔。老派人的作風到了新時代已難一窺,還好董橋的書可以讓我們稍稍體悟到舊時代的一絲讀書樂趣。《景泰藍之夜》的文章大多是董橋的私感,對人、對事、對物,讀來不雜沓帶泥,講了許多故事,就像是《一千零一夜》。



景泰藍就是琺瑯。最早的文字記載出現在元朝,「景泰」是明代宗的年號,因為中國燒製琺瑯的風氣興盛於景泰年間,加之都以藍色釉為底襯色,因此「景泰藍」這個名稱就成了中國專有的工藝品名詞。我第一次知道景泰藍這個名字,是在北京。景泰藍雖然成形於明代,卻是在清代達到鼎盛。雍正乾隆父子非常喜愛這來自西洋的玩意兒,在宮廷還特地設了造辦處,並且讓工匠嘗試做出許多華麗又帶著中國色彩的景泰藍器,至此,景泰藍真正成為了中國的獨有藝術。


那個晚上,姨婆從她的抽屜裡面翻出了許多小玩意兒要給我。我看到了一個指套,色澤俗麗,讓我想起清宮劇裡面,慈禧太后套在小指上的東西,尖尖長長的。姨姥姥說那是景泰藍。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就愛上這個名字,如同「敦煌」二字耐人咀嚼一樣。我不知道景泰藍為何物,但是當聽說它的另一個名字是「琺瑯」我就懂了。印象中的琺瑯是拿來當做杯子的外層,覺得難以跟艷麗的外觀做連想。只是對景泰藍產生興趣後,也就對這種藝術品有了關愛,到故宮去參觀,總愛看景泰藍的華麗細膩,貴氣不可方物。


景泰藍除了可以是器皿擺飾,也可以是配件首飾。北京的紀念品店、街頭小肆,隨處可見景泰藍制的小玩意兒。鑰匙圈、手鐲、鍊墜、箸……。小肆販賣的景泰藍其實就像姨婆抽屜裡的指套,同玩具一樣,點綴著對古老時代人物的幻想,只是它的色新讓我們會猛然回到現世。紀念品或工藝店的景泰藍製作較高級,有些亦要價不斐,看著滿意卻也無從下手。法國品牌愛馬仕也有琺瑯手鐲和飾品,那是純琺瑯工藝製法造成的器物,景泰藍雖和琺瑯同屬一宗,但是因為在中國的開發又自成一格,現在很少將景泰藍單純的視為琺瑯器。愛馬仕的琺瑯手鐲雖也色彩瑰麗,卻很難和銅胎掐絲琺瑯的細膩比擬,一個手鐲還是要價上萬元,恐怕除了製作上的工法,更多的還是倚靠招牌的大名。


那一天,我和姨婆聊得很久。我和這個長輩是第一次見面,戰亂讓我的奶奶,也就是她的姊姊,與她分別四十年。她不像奶奶在家中地位不高,擁有不良嗜好;姨婆在她的家裡是女王,地位崇高,嚴肅、拘謹、和善、謹慎,又處處表現出她對晚輩的溫情。我和她雖沒見過,但是之前靠過書信往來。那時我認為,一個教書的老太太,又住在我嚮往的帝都,見識一定比一般人廣,我抱著認識一個長輩的心態開始和她魚雁往返。到北京和她見了第一次面,我總覺得我認識這個老太太很久了,她讓我一點都不陌生、沒距離。母親在行前就跟我交代過,父親的這個阿姨個性好、心思細膩分明。姨婆和我聊了很多四十年來,在北京,在她私人王國裡發生的事情,聊了許多人、事、物,有些事情具有極大衝擊性,連我聽來都心驚膽顫,但是姨婆很冷靜的陳述這些事情,沒有顯露太多的情緒。那年我是冬天去的,某天早晨我還在熟睡,姨婆有些慌張的跑來床邊告訴我:「小查,鄧小平死了。」我睡眼惺忪的回說:「是啊?」在我看來,鄧小平死了不會對我有甚麼影響,就跟台灣這裡死了名人一樣,大家或許會當大新聞來看,但是卻不會給人心造成太大的影響。我第一次查覺到,姨婆這幾十年生活的地方,原來有一股窒悶的恐怖,老人在這股恐怖中聽看過太多死裡來活裡去,因此一個風行草偃都讓她不得不變得更為謹慎。


姨婆的大女兒波姑姑是高知識分子,那年她也陪我走了一些地方,她知道我對景泰藍產生了興趣,就要帶我去看。我依稀記得姨婆要她出門小心帶我,波姑姑頗不以為然。那天後來看了多少景泰藍,到了多少地方去看,我已經記不得了,只是我心中覺得奇妙,同一件事情,興許人的看法的確還是不同。波姑姑還是開開心心的帶我出門,誰怎樣了似乎不對她造成影響。


隔了一、兩年,姨婆也應我們的邀請來台灣探親了。她到的第一個晚上,和我一樣都住奶奶家。老人家飄洋過海,還帶了一堆東西過來送給這邊的親友,那股情意很深厚。很晚的時候,她偷偷的把我拉到房裡,從她的行囊當中掏出一個盒子,看得出來那個盒子被她放得很深。盒子內是一隻景泰藍象,放在一個小木座上,是件擺飾。「噓,你波姑姑要我帶來給你的,怕被其他人知道了不好,尤其怕被你奶奶知道,她要想分派給別人就糟!你姑姑千萬叮嚀一定要給你。」我眼眶濕了,沒給姨婆查覺。除了感於波姑姑還惦著我喜歡景泰藍,那年在北京卻沒買;更多的是,眼前這個老者她是背負著多大的責任而來。雖然只是小小的景泰藍象,卻是她沉重行囊中意義最重大的一個,她仍然那樣的嚴謹,將那只寄注許多感情和祝福的景泰藍象交與給我,深怕有所閃失。


那一夜的景泰藍,看來是那樣的耀眼奪目,令我永遠難忘。

星期六

Natalie Portman & Black Swan

我一直有把娜塔莉波曼(Natalie Portman)看做是奧黛莉赫本的錯覺。


《黑天鵝》真的是一部
好看異常的傑作。
看過《黑天鵝》的幾個場景時,波曼的面容更讓我確認了這樣的想法。如果看過赫本在《盲女驚魂記》中的惶恐,就會了解影迷會多想把這兩個可人兒摟著安慰憐愛的心態。不過波曼在《黑天鵝》當中的表現很灰暗,在憐惜她的同時,也會害怕被這樣的她傷害。

《黑天鵝》這部電影被定位在心理驚悚片,我無疑更喜歡將它定義在劇情片。因為如果是心理驚悚,片子當中的多個面向就很容易被掩蓋住。芭芭拉荷西(Barbara Hershey)和波曼的母女關係是其一。好萊塢有非常多的電影描寫緊張的親子關係,尤其愛描述母親對女兒人格的影響,梅莉史翠普和莎莉麥克琳主演的《來自邊緣的名信片》是當中的佼佼者,還有珊卓布拉克的《丫丫私密日記》也是可以看出好萊塢愛在這上面打轉的其中之一。只是《黑天鵝》當中的這對母女立場卻嚴重失衡,因為看過的大多數描述母女關係的電影,女兒成人之後總是會極力的反抗母親,然後片尾出現母女大和解的不變劇碼;可是《黑天鵝》當中的荷西卻是個陰暗的母親,我們不了解她失婚的過程,片中對她的面向也著墨不深,但是看到女兒只是說不想吃蛋糕,就一怒準備將蛋糕毀掉的方式來看,這個母親對女兒的愛及佔有慾無疑是變態的,更不論她恨恨的剪著女兒的指甲,在在讓人感到一種緊張可怕的窒息感。我覺得荷西對女兒的愛表現最激烈的就是在Mila Kunis飾演的莉莉,慫恿著波曼和她一起夜出的那一幕,荷西心中絕對充滿了妒恨。我當時私心的想:如果Judi Dench再年輕一點,大概才是這個母親角色的不二人選。

波曼在這部片子出現的鏡頭,一直處於晃動的狀態,很明顯的讓觀影者感受到一種不安的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之下,很令人坐立不安(至少我是如此)。攝影機的濾鏡很刻意的也使用帶有粗糙顆粒的冷色調。以前我看電影理論的教科書當中有提過,攝影機呈現出的鏡頭是馬上讓觀影者定位一部影片的契機,這次我終於能很明白的了解這個道理。

我還想談談關於片中女性的其他面向,女同志的情慾部份我不想太著墨,只是我們可推論,波曼飾演的妮娜會被莉莉吸引絕大部分和她的母親有關,除了母女的依賴感,母親控制她的私生活,甚有可能斷絕她和異性的一切私下來往,都造成其對女性的依賴感加深,當她又遇到了一個和她截然不同的莉莉,想當然爾在愛情必須萌發的階段,她就必須從莉莉身上尋找歸依,這也是她想逐漸擺脫母親控制的一個開端。片中還有Winona Ryder飾演的貝絲一角,她可以隱約看成是妮娜的對照組,只是個性極端,和壓抑的妮娜形成反差,可是她們想要的,及最終面對的可能結局卻是一樣的,被拉拔→聲譽崇隆→走下坡→被棄之於腐朽。因為妮娜只先看到眼前要追求的事情,而不知道往後她會被帶到哪裡,如果今天她是莉莉或她有著莉莉的性格,她可以不用理會貝絲的下場;可是因為雙姝正走向同一條道路,因此就必須一起走到同一個毀滅。貝絲的出場並不多,但是每一次出場都是一個關鍵,從一開始在化妝間發飆開始,註定了兩個女伶暗湧的命運。可惜了薇諾娜瑞德,這幾年事業不振,只在一些電影當中客串一些角色,和《黑天鵝》當中的遭遇相比,現實生活的她要如何才能重新攀上高點?再者就是女性和男權的抗衡,舞團總監湯馬仕是個獨裁者,也是個運用權力來滿足慾望的男人。我們會以為想成名的舞伶都必須和這個男人睡不可。其實他和妮娜在片中的互動很曖昧,究竟是要挑起妮娜被隱藏的那面而能使她更加投入角色,或是其實他在暗示妮娜必須要和他上床才能得到更多?當中的許多時刻,是湯馬仕處於威權式的主動,直到最後妮娜整個分裂出了黑暗的人格,下台後用力的吻了他,我們猛然發現兩者立場對調了。妮娜不再接受控制,她得到她要的那個部份,不管是完美或是人格。所以這最終也是部女性電影不是?

《女孩第一名》的劇情
溫馨動人充滿人情味。
回到娜塔莉波曼的身上,十一歲出道的她,除了有一個我喜愛的臉蛋之外,她第一部令我印象深刻的電影是2000年的《女孩第一名》(這部片子還有我很喜愛的Ashley Judd和Joan Cusack),演出的那年波曼應該才只有十七、八歲,她演一個懷有理想,有時很脆弱有時卻又異常堅毅的未婚媽媽,可以看出演出有些青澀,但卻很自然,現在想起來還是很感動於她當時的演技。我不禁在心裡想:這個演員的戲演得真好!波曼曾表示:「比起當電影明星,我更喜歡當聰明人。」這位哈佛大學出產的第一位奧斯卡影后除了外表看起來聰慧,腦袋裡面裝的企圖及睿智,恐怕得要等我們一一的從她還很長遠的演員之路當中一步步的探索發掘了。目前我非常期待能夠看到她演一齣神經喜劇。



在《美人心機》當中,
波曼飾演被砍頭的著名
英國皇后----Anne Boleyn

星期一

帝國的華麗

帝國衰敗前的繁華是何種模樣?


以前的我聽到這種話語的時候,總想著那是離我好遙遠的時代。帝國不外乎像是中國、英國、法國、埃及,這些曾有著帝制燦爛時代的輝煌國度,那種華麗會是何種形象?

東一排骨的門面毫不起眼。
延平南路上的東一排骨,讓我第一次體會到了何謂即將衰敗的繁華。它內部的佈置裝設自成一格,很有台灣在民國四、五十年代,那種屬於上流社會裡紙醉金迷的感覺。在進去消費之前,我無法想像一家只是賣排骨飯的餐廳竟然有這樣令人不可思議的魔法。








內部卻是別有洞天。
百貨公司的美食街在這家店看來根本是微不足道的角色,甚至我強烈懷疑百貨公司竟然不闢一個專區讓這樣的店家,以它獨特的姿態進駐。




帶有藝術風格的古董級座椅。






它比起任何一家高級餐廳的風格都毫不遜色,它俗麗華艷但卻自成一格,所有的陳列擺設放在一起是那模樣的突兀卻又摩登,你絕無法想像帶有包浩斯風格的座椅,放在宛如華麗舞池的大廳是何種模樣?
 
 
 
 

全台灣的排骨飯餐廳都遜掉
了。
帶有法國帝政時代的獅子擺飾竟擺在中國風的木桌上,更遑論那鏡面廳牆包圍住吃排骨飯的我們,會使我們感到多麼光怪陸離。
 
 

華麗的吧檯。裡面的師傅巧手調製
咖啡、果汁還會精手雕刻瓜果裝飾
,點綴在水果盤及果汁杯上。驚人
的是價錢合理到不可思議。










我很後悔這次沒帶著照相機多拍幾張照片,下次再有機會花一百塊點用帶有瓜果雕刻擺飾的水果盤時,一定要再多看清楚、多拍幾張那令我擔心它會消失的風情。





七十三種口味的雪王冰淇淋冰單。
然後,在東一排骨的轉角,還有一家叫做雪王的冰淇淋專賣店,到今年已經有六十年的歷史了吧!它販賣著七十三種口味的冰淇淋,我們一般在大賣場買的冰淇淋都太遜了,虛假又昂貴得要死。




一點都不膩口的美麗冰淇淋。

雪王的冰淇淋沒有太多奶油味,我估計都是用真實的材料不停的去攪拌然後製造出來的,裡面有一般的水果口味冰淇淋,卻也有高麗人參或是豬腳等奇幻的口味,最特別的是它每種口味定價不盡相同,端看材料的貴賤及製作的難易度訂價,因此消費起來也就感覺更為實在,怪不得有朋友跟我介紹雪王時,冠上台灣的哈根達斯之名,在我看來根本是凌駕其上了。離去時我好奇的問老闆娘怎麼沒有葡萄柚口味的冰淇淋?她回答我說因為葡萄柚的味道太清淡,做成冰品之後很難散發出香味,店內的甘蔗口味已經是冰淇淋香味的底線了;我終於明白,店家是用甚麼樣的認真態度及專業的眼光看待冰淇淋的製作了。


這些和這塊土地相交已久的不可思議店家,我想,是很需要我們大家去親近並且享受的,就在這華麗的帝國將衰敗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