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看到了一篇關於女演員湯唯的口述報導,不禁讓我想起三年前,看了「色戒」這部電影的感想。
「色戒」是我近年來看到最棒的華語電影之一,雖然不是在大螢幕上親炙,但是面對著電腦,戴著耳機,看起來也是很有一番況味。
李安的導戲功力已經無庸置疑,但是我不知道他場面調度的能力也這樣出色。當然,他押對了寶,找到了湯唯來演出王佳芝(我無法想像先前甚囂塵上的徐熙媛或關穎來演出會有多麼不恰當)。ㄧ個舉手,一個投足,李安特意捕捉一些很細膩的部份,來挖掘主要角色內心世界,拍攝之美妙,真是令人看了寒毛直豎,內心產生極大的震動。
電影當中喧騰一時,大膽火熱的床戲,其實是為了戲劇的推演而必須的安排,因為有了這幾場床戲,觀者才會對於男女主角的感情產生確信。這一點上,李安也的確深刻切入了主角的內心世界。可惜卻因此被很多人模糊了電影的焦點。
李安是個很會說故事的導演,他的「臥虎藏龍」、「斷背山」,都讓人看後久久不能自己。除了很會敘事之外,蘊釀情緒的方式無可挑剔,說服力之強,令人很容易對影片中的人物產生認同。
音樂的搭配也很出色。「色戒」當中低迴的主旋律,一聽就讓人繚繞不去,能聽到一股無法捉摸命運的感覺。如果在戲院裡面觀影,情緒一定更容易被渲染。我尤愛當中的「The Angel」這段旋律。
不過李安的電影也常會有明顯的一點敗筆,即是找所謂的偶像男明星演出。王力宏在這部片子的演出即是失敗的表現,這個偶像在片子裡做的是“自己”,演的是偶像明星所愛表現的一種高不可攀的感覺,對照其他人演的都是劇中人,我真希望李安下次不要再迷信所謂的偶像明星(張震在「臥虎藏龍」的失敗表現同樣令人齒寒)。
反過來說,梁朝偉、湯唯,和劇中其他幾個演員的表現都很成熟,尤其是陳沖,雖然只是演出個「易太太」,可是上海話一出口,就讓人直覺「薑是老的辣」,吳儂軟語的,無怪乎在我心中,她的確算是中國近年來最棒的女演員之ㄧ。盧燕和何賽飛雖然也只在片中有幾個短短的鏡頭,但也令人印象深刻,盧燕的眼神還是那麼令人懾魄。可是最令我可喜的還是湯唯!李安近年來為華人世界挖掘了兩顆璀燦的明珠,前有章子怡(雖實際上她應算是張藝謀發掘,再藉由李安捧紅的),再來則是湯唯。湯唯雖然長得不算頂美,但氣質脫俗,最難能可貴的是,初挑大樑就能把這麼複雜的角色演得這樣好,我看著她在影片中的表現,真有說不出的激動,心中真是吶喊著:「感謝李安!」湯唯的演出很自然,不露斧痕,把對於陷在「情愛」和「忠誠」中游走不定的靈魂演繹得絲絲入扣。看到最後,對王佳芝的認同已經很難被推翻,反而覺得那些利用她要達到目的的男人們全都是窩囊廢 ,令人痛恨(包過鄺裕民在內,他們最後都被槍斃,這令我大快!!)。
王佳芝在故事中,其實是個內心很複雜的角色。一開始是個被父親拋棄的女學生,懷抱著會被父親接去英國定居的不切實夢想,但是戰亂使她捲入了人性的洪流。他對鄺裕民暗生情愫,但無奈鄺是個窩囊廢,不知道是腦海裡只單純想著革命,或是他根本膽小到有愛卻說不出口(是為了怕破壞偶像領導者的地位不?!)。等到機會錯過,她已經和易默成接上了線,成了易的情婦。雖然王只是情報單位安排的一顆棋子,但是她卻產生矛盾,不知對易的感情是否已變為真實?這一切都是因為她一再成為被拋棄者,被父親、被鄺裕民、被安排她下一步的同學們,甚至連她的第一次性關係都那麼不情不願,顯得既可笑又惱人。在這種情況下,王佳芝還能是自己嗎?顯然是不能的,縱使勾引易默成是個任務,但是於私,卻成為她對寂寞的解脫,她終於假戲真做,最後步向了毀滅。不過結尾很棒的一點是,最終王佳芝並沒有背叛自己對於愛慾的信仰,她知道她是真的愛上易默成,因此那一聲「快走」,顯得多麼充滿愛意憐憫,卻又那麼的不情不願。或許她不怕死,她怕的是曾經成就她生命真實的那一段,那個男人的死。她知道那男人一死,就算到了英國去,終究無法逃脫自己被自己的譴責,而成為永遠的行屍走肉。與其如此,王佳芝選擇了最後的路,她要原先控制她的易默成,反過來被她的幽魂生生世世的控制著。易默成很可憐,他被王佳芝玩弄了感情,那麼不輕易相信別人的他,相信了一個吸引他的女人,給了她愛及身體,最後還被她給了原本該被奪走的生命。當劇末他聽到鐘聲響起,心中一片聳然,他眉頭一皺,心頭一緊。電影沒演出後續,但只要對愛慾有過體悟的人都明白,那代表的是什麼。
年輕的同事告訴我,這是一部非常難看的電影,她有朋友甚至說噁心。這應驗了我上面說的話,沒有體驗過真正的情愛,沒有到某個特定的年紀走過了一遭,愛是什麼?恨是什麼?很難明白。
文末,我轉載湯維的口述訪談,藉以對此認真的女演員,致上最高的推崇。
口述:湯唯
整理:李唐
很多人覺得我是花瓶,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實力。
 |
湯唯素顏照。 不是絕色的美女演員,但是 靈動的大眼,流露出的聰慧 和自信卻少有女星能企及。
|
我有自己的底子,而這些底子長久以來被大多數人忽略了。我憑藉自己的實力考進中戲導演系,剛入學就做了職業模特;大學期間,還學了表演、播音、美術,獲得了羽毛球國家二級運動員資格;我演過電視劇、話劇,做過話劇編導;我拿過很多獎,雖然不是什麼國際大獎,但這些獎項印證著我一步步的腳印。
《色戒》在成就我的同時,也輕易將我此前的成績輕輕抹去。我的過往無人提及,彷彿我是一個空降兵,直接落到了金馬獎的頒獎臺上。送給我的形容詞都是幸運、機遇……,這些與自身努力無關的字眼-——我的確很希望成名,但不是以否定自己的付出為代價。
然後,我被封殺了。我很冷靜地盤點大紅大黑後的收成:金馬獎最佳新人獎、某化粧品廣告代言、花瓶、一脫成名、過火表演、對青少年有不利影響……,我就像上證A股,瘋狂地衝到了歷史最高點後,稀裏嘩啦地崩了盤。
我選擇出國一段時間,不是逃避什麼,只是不想總有人喋喋不休地追問我未來的計劃。在我看來,未來,不是說出來的,是做出來的。
我去了英國,帶著全部身家:《色戒》片酬50萬,廣告代言費80萬。簽合同時說好代言費600萬,可新廣告沒播幾次就被叫停,雖然我可以坦然將這600萬稅後的480萬據為己有,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我最終退還了400萬。
出去之前,我不知道要在國外待多久,也不知道這筆錢能用多久。但我不發愁,我覺得,我一定能讓自己過得很好。
我本打算找個學校讀書,去了才發現很不現實。首先,英國的藝術院校,對學生的基礎要求很高,雅思成績要在6.5分以上,托福至少要在1550分以上。我的英語水平遠達不到可以被錄取的要求。其次,英國學費高,哪怕是倫敦藝術大學這樣的公立高校,對於正規錄取的學生收費也在每年1萬英鎊,對於我這樣的自費生,則是3萬~4萬英鎊。
我掂量了一下錢袋,打消了自費就讀的念頭。接下來我找了個語言培訓班,專攻英語。我的目標是以好成績爭取到全額獎學金。我打聽得很清楚:倫敦藝術大學的最高等級獎學金是每年1.8萬英鎊———有了它,不僅可以免費上學,還能從中賺到所有生活開支。
之後,我開始考慮經濟問題。手裏的錢在國內可以買一套房子外加一輛車,可在英國,不過是一個白領的年薪水準。而我,還不知何時才有賺錢的機會,所以,我不想動用這點老本。而我知道,只要一個人肯開動腦筋,就肯定會想出兩全其美的辦法。
我在大學學的兩樣東西派上了大用場———美術、羽毛球。在英國,街頭藝人是一份很有“錢途”的職業,只要有一技之長,且可以在街頭展現出來,就能獲得回報。
我的第一次“賣藝”是做街頭另類時裝秀,我用舊報紙撕出大概的衣服樣子,再用大頭針別在身上。我穿著紙衣服,站在街邊,面前擺個帽子,就算開始營業了。為了配合時裝的色系,我撲了厚厚的粉,畫了個類似日本藝伎的粧。看我造型奇特,創意新鮮,不一會兒路人就開始熱情地投硬幣紙幣。我腰裏別著MP3,塞著耳機聽英文歌,姿勢擺累了就換一種。在路邊站了兩小時後,我有了26英鎊55便士的收入。
在英國人眼裏,任何與創作有關的行為,都被視為藝術。我用油彩在臉上畫出京劇臉譜,有錢收;拎一桶水,用海綿做的毛筆在人行道上寫書法,有錢收;搬一張椅子,替路過的人畫肖像,也有錢收……,每天抽出兩個小時,琢磨個點子,總能有幾十鎊收入。這些錢足夠我每日開銷,這些錢也讓我在英國的日子漸漸不那麼拮据。
除了“賣藝”,我還“賣身”。打羽毛球給我帶來了更高收入。
在英國,人工費非常昂貴。我找了一家俱樂部,跟駐場教練打了一場球,再跟老板談談,就成了俱樂部的兼職陪練。每小時80鎊,老板收取20鎊的管理費,我自己凈賺60鎊。每周大概陪練15小時,收入900鎊———正好承擔了房租和上語言班的費用。
就這樣,到倫敦一個月後,我就從吃老本變成了自給自足。這種自給自足,不僅給了我安定的生活,還讓我變得更加自信。
來到倫敦4個月後,我接到一個陌生電話,是韋恩斯坦兄弟電影公司總裁Bey Logan打來的,說想初步接觸一下,看看有沒有合作的可能。
一個星期後,當我正裹著一次性桌布改造的“時裝”在街邊表演行為藝術時,Bey Logan笑瞇瞇地出現在我面前。他稱讚我極具創意和美感,我們進行了第一次簡單的交流。讓我最開心的不是他的誇讚,而是我可以很流利地用英語與他溝通。我們聊了一刻鐘,然後Bey Logan邀請我一起吃晚餐。約好晚餐的時間地點後,他離開時,在我的帽子裏擱了一張100歐元的紙幣。他說,作為合作夥伴,他請我吃晚餐;作為路人,他為我的行為藝術買單。
做街頭藝人和羽毛球陪練終歸是賺小錢,我覺得我的才幹不止於此,所以,我將目光瞄準了我的老本行———專業模特。
因為有Bey Logan的引薦,我認識了英國本土的影視界資深人士,通過他們結識了一批在英國有名的化粧師、形象設計師,最終聯繫上了每年都與“倫敦時裝設計周”有固定合作的服裝設計師加雷。
我告訴加雷,我曾是專業模特,有豐富的舞臺經驗,而且我有著他麾下別的模特不具備的東方神韻與氣質。我把自己的寫真帶給他看,我相信那種側面特寫、嘴唇鮮紅的老上海風韻足以打動任何設計師。
我成功了,2008年的“倫敦時裝設計周”上,我成了加雷的“御用模特”。我穿著他最新設計的歌德式面罩時裝,走上了時裝發布會的T臺。我沒有經紀人,價碼是我跟加雷親自敲定的。我做了一周的模特,拿到的薪水是2萬歐元。
加雷對我非常滿意,在他的幫助下,我先後認識了眾多國際一線品牌的設計師。可以這麼說,只要我願意在英國時裝界發展,我相信我會在短時間內成長為最受關注的時裝模特。
正當我為前途做著樂觀規劃時,我接到了來自香港的電話,因為“優才”計劃,我獲得了香港居民身份證,港方邀請我前去發展。
在香港迎接我的,是與張學友合作新片《月滿軒尼詩》的合約。準備出演新片時,我不得不再次去補語言課,因為我的粵語很爛。我覺得,在一個新環境,要想獲得良好發展,與人溝通必不可少。身邊的人都講粵語,我改變不了這個環境,就只能去適應環境,因為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適者生存,人只有融會貫通,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