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這陣子為了洪仲丘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一開始的一面倒到了後來就開始出現反面的聲音。人民本來有發出聲音的權利,人本來也就要有自己的觀念和判斷,所以這是很正確的事。
但折騰了一個月下來,事件到底能不能圓滿的落幕呢?今天晚上看到新聞,說是已經三讀通過法案了。這些東西是後續需要追蹤的後話,我想談的是那場集結了眾人之力的遊行。
集結了那麼多人,那是股很大的力量;但那廿五萬人當中,到底有多少人真正在探究事件的本質是我所好奇的。
網路的力量無遠弗屆,只要某個事件在媒體上炒得夠熱,加上有人登高一呼的狀態下,集結了群眾的力量自是快速容易。可是參加的人,他們對事件本質意義上的思考及反思能力夠不夠?能否持續?倒頗耐人尋味。
眾所周知,台灣是個三分鐘熱度的社會,有多少人是抱著參加嘉年華的心態赴會?有些參加者是發自內心到場聲援;但也有人純粹只是對當政者不滿,趁機參加活動來意淫自己政治理念的。種種類類的人凝聚在一起,如果當中有人動機不是單純的聲援受害者,以及推動政府法案的生成,而藉機煽動群眾的話,可能最後整個活動就變了調。要知道,群體有時是一種最愚笨的結合。
我覺得參加這種活動時,要先問自己幾個問題,以避免自己也落入愚人之林。首先,先了解要參加活動的本質,公義性的聚會不是大拜拜,如果你只是要去湊熱鬧,那就別去拉低人家活動的層次。第二,參加的時候,是否只是隨著台上和周遭的人起舞,而完全沒有反思的能力?我為什麼要在這裡?目的和意義是什麼?我的想法是?我希望事件能往何種方向發展?如果不能,我可以再做些什麼?如果後來活動宗旨偏了,我該怎麼辦?如果無法反思,也就別去拉低別人的層次了。最後一點最關鍵,請問問自己:對於這個事件的關注,我可以持續多久?事件落幕後,真的解決了問題,或是一成不變?如果我無法持續關注、持續思考、持續發聲,我為何如此義憤填膺?我為何要出現在其他人的身邊?這個群體需要聲音、力量,但更需要可以作為!
台灣其實根本不需要貪婪的政客和愚蠢的人民。貪婪的政客讓台灣的政治空轉,掏空了本屬於人民的社會資源;愚蠢的人民只是一次又一次的選出嗜血的政客,不停的消耗社會重大議題、湊熱鬧,然後過段時間,遺忘,再等下一場社會大拜拜的到來。
這次的遊行聽說政治人物使不上力,完全由群眾發聲,我渴望這是出於本質的事實,畢竟台灣的政治環境被民代政客操控太久了。很多人會認為這次事件的後續,需要由民代繼續監督完成,人民的責任只在於參加遊行發出怒吼。我們有沒有想過自己更大的義務和責任,其實是監督民代,而不是將責任全部推給他們?台灣的政治和社會環境越來越糟,很多原因就出在我們選出來的民代身上,如果我們將這個責任全部推給他們,難保他們當中的有心人不會藉著機會謀取自己的政治能見度和資源。所以這次的活動不需要政治人物來插花,後續法案也必須要由我們監督他們完成才是。可是,參加遊行的群眾有辦法以身作則,進一步將觀念推己及人嗎?如果不行,那我又更可以肯定這些人只是湊熱鬧而已。受害人的姐姐一直呼籲大家對這件事情的熱情和關注不要只是曇花一現,這個姐姐很了解台灣的人民及媒體環境。我只要想到再稍早的台菲漁船事件,就知道我們的政府有多無能,社會有多失敗。
我一直覺得政府除了要使人民安居樂業外,還必須要時時能夠使人民批判。全世界我最不相信的就是台灣的政治人物和政府,這是最沆瀣一氣的謊言集合體,原因無他,他們是最會粉飾太平,最會謀取自身利益的一群;但偏偏他們也是掌握國家發展推動力的一群決策者,然後又最會愚惑百姓。所以有人提出參加活動者是亂民和反政府,你們是被政府愚弄的最上乘者,根本不配活在號稱民主的台灣;但反過來說,批判政府的一群如果被另一派所攻訐,你也不可以不去傾聽對方的理由和意見,而只是用情緒性的字眼謾罵他們,號稱民主,本來就必須要有容納各種不同聲音的氣度。所以,台灣的民主,在某些層面上仍是假的,並未真正完全擁有民主的真髓。在只要強迫觀念選邊站的社會底下,所謂民主的真諦是被踐踏的,這樣的陣痛期我預估還得歷經許久。
這場公民運動不知會在何時完全走向尾聲?尾聲過後響起的是平和之歌或是大眾思考意識的輓歌?我比較在意的,一直是人民能否獨力思考及對公共議題持續關注的能力問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