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看到一個大陸的網站上有則新聞,大意是說中國成為名牌精品商競逐的新興市場,中國的年均所得因為也有所提升,加上購買力驚人,許多人花大錢買奢侈品毫不手軟。可是在昂貴的奢侈品買賣中,買方有沒有得到應為賣方賣出商品等值的售後服務,這樣的爭端常令兩造爭論不休。消費者在使用過了商品一陣子之後,因為商品髒汙或是破損需要修復,卻往往得到業者以商品使用不當而拒絕。因此市場上就有許多名牌的擁躉對此感到憤恨不平。
其實我覺得這很可笑哩!
如果只是拉鍊壞了或是產品質量產生問題,而要求維修或更換那我能理解;但東西用了本來就會髒就會舊,這有什麼好不快的呢?難道說一個LV包包就永遠在有使用的狀態下必須永保嶄新嗎?
物品說實在話,只是因為我們認為買了它,可以增加我們日常生活上的方便,而願意花錢購買。我們必須要穿衣服,所以我們挑選衣服,衣服穿舊了,不能穿了,就得淘汰,這是天經地義的道理。正因為如此,穿著衣服卻怕把衣服弄髒(雖說這是人之常情),那不就本末倒置了嗎?那何不一開始就裸體出門呢?或是說乾脆就到大賣場買很便宜的成衣不就好了。
其實有時候東西舊了,反而會有一股特別的韻味,因為有了歲月洗禮,還有人使用的印記,這個物品的存在才有了真實的價值和意義。法國人買了昂貴的凱莉包以後,就把它當作日常使用的皮包,裝東裝西的,對法國人來說HERMÈS是個高級的老牌沒錯,但它做出來的東西不過就是必須拿來使用的日用品,這樣的氣魄用了個數十萬元的皮包,才是真正厲害。包包放在地上、被濺汙、被刮花,那不過是它的宿命,而不是我的。
有個日本的記者曾經寫過他的太太將三個凱莉、柏金包丟到垃圾桶的事情,「用不到了嘛!再說已經有破損了。」就這樣很乾脆的把花大錢買來的包包丟了。不是浪費而是不被東西所控制,很理智的想法,我欣賞。
我認為擁有物慾沒啥不好,但最怕的是反過來被物慾的本身所控制,那就令人啼笑皆非了。